第16章 李隆基要谋算李璘
我爱柯基犬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第16章 李隆基要谋算李璘,长安的荔枝:我拥兵百万被贬岭南,我爱柯基犬,海棠文学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/畅读/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,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。
李隆基要谋算李璘
太子依旧低着头,看不清表情。</p>
而李璘,他只是静静地站着,脸上没有任何表情,那双深邃的眼睛,波澜不惊。</p>
李隆基的心里,又是一阵无名火起。</p>
他不喜欢李璘这种置身事外的态度。</p>
这让他感觉,自己这个儿子,是一个冷眼旁观的看客,在审视着他,审视着整个朝堂。</p>
这种感觉,让他很不舒服。</p>
就在这时,一直沉默不语的左相李林甫,又一次动了。</p>
他轻轻地咳嗽了一声。</p>
声音不大,但整个嘈杂的大殿,瞬间安静了下来。</p>
所有争吵的官员,都齐刷刷地看向他。</p>
这就是李林甫的威势。</p>
他不需要咆哮,不需要争辩,一个简单的动作,就能让满朝文武为之侧目。</p>
李林甫缓缓上前一步,对着李隆基躬身道:“陛下,几位大人之言,皆有其理。万寿盛典,既要彰显国威,又要合乎礼法,确实两难。臣以为,此事不必急于一时。”</p>
“此次万国来朝,规模之大,史无前例。如何接待,如何安排,如何赏赐,如何回访,桩桩件件,都需要细细思量,拟出一个万全的章程来。不如……就让右相杨公与礼部韦尚书,各自牵头,会同有司,分别拟定一份章程出来,呈交御前。届时,孰优孰劣,陛下圣心独断,岂不更好?”</p>
李林甫的话一出口,所有人都愣住了。</p>
这是什么操作?</p>
和稀泥?</p>
不,这比和稀泥要高明得多。</p>
他这个提议,表面上看起来公平公正,给了杨国忠和韦见素一个公平竞争的机会。</p>
但实际上,却是将皮球又踢回给了皇帝。</p>
让两边先去斗,先去耗费心力,拿出方案来。</p>
到时候,无论皇帝采纳谁的方案,另一方都无话可说。</p>
而他李林甫,从始至终,都立于不败之地。</p>
杨国忠的脸色,瞬间变得难看起来。</p>
他当然看穿了李林甫的计谋。</p>
这老狐狸,分明是不想跟自己现在就硬碰硬,要用这种“文斗”的方式,慢慢地拖垮自己。</p>
可他偏偏还无法反驳。</p>
因为李林甫的提议,听起来是那么的合情合理,那么的“为君分忧”。</p>
他如果反对,就显得自己心胸狭隘,急于揽权了。</p>
杨国忠恨得牙痒痒,却只能从牙缝里挤出几个字:“臣……附议。”</p>
李隆基听了李林甫的话,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神色。</p>
他喜欢这种感觉。</p>
让臣子们去竞争,去内耗,而他,只需要在最后做出选择。</p>
“诸位提起的人,朕不是十分满意。”</p>
“朕举荐一人,诸位认为如何!”</p>
“李璘,你来操持此事,如何!”</p>
整个太极殿,顿时陷入一片死寂。</p>
针落可闻。</p>
空气凝固了,时间也停滞。</p>
满朝文武,上百位大唐的精英,此刻都维持着各种各样惊愕的姿态。</p>
有人刚刚张开嘴,准备附和李林甫的提议,此刻嘴巴还大张着,能塞进一个鸡蛋。</p>
有人刚刚捋着胡须,一脸看好戏的悠闲,此刻手指僵在胡须上,扯下了几根都毫无知觉。</p>
有人刚刚低下头,掩饰着嘴角的幸灾乐祸,此刻头颅僵硬地垂着。</p>
所有人的目光,死死地钉在那个依旧静立如松的年轻人身上。</p>
永王,李璘。</p>
怎么会是他?</p>
怎么可能是他?</p>
荒谬!</p>
这太荒谬了!</p>
就在刚才,就在这大殿之上,太子李亨与永王李璘,可是联手顶撞了陛下,让陛下为杨贵妃封后之事无疾而终。</p>
那可是当着满朝文武的面,拂了天子的逆鳞!</p>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