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17章 科举
我爱柯基犬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第117章 科举,长安的荔枝:我拥兵百万被贬岭南,我爱柯基犬,海棠文学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/畅读/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,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。
科举
有人笑了笑,拱手道:“太白兄,我等心中焦急,议论几句,也是人之常情。莫非太白兄有何高见?”</p>
李白瞥了他一眼,淡淡说道:“高见谈不上。我只知道,新君刚刚登基,根基未稳,内有旧臣掣肘,外有藩镇虎视。他若是个聪明人,就绝不会自断臂膀,将天下士子推到自己的对立面。”</p>
杜甫闻言,眼前一亮,急忙问道:“太白兄的意思是,科举……还会如期举行?”</p>
李白脸上浮现一抹自信的弧度:“非但会举行,而且,此次恩科,朝廷必将格外重视。”</p>
“为何?”</p>
“因为他需要人。”</p>
李白一字一顿地说道,“他清洗了那么多旧臣,朝中必然出现大量的职位空缺。这些空缺,由谁来填补?他更需要向天下人展示,他不仅能用武力夺取天下,同样能用文治来治理天下。而开科取士,就是最好的姿态。”</p>
这番话,条理清晰,鞭辟入里,让周围的学子们都安静了下来,陷入了沉思。</p>
确实,这位新君虽然手段狠辣,但从他登基后的种种举措来看,绝非一个只懂杀戮的莽夫。</p>
拒绝安禄山的投诚,更是展现出了非同的魄力和远见。</p>
或许……事情真的没有那么糟糕?</p>
就在众人心中燃起希望的时候,一个尖利的声音,又不合时宜地响了起来。</p>
“哼,说得好听!李太白,你以为你是谁?新君的心思,也是你能揣测的?万一他就是个不按常理出牌的疯子呢?到时候,咱们都得跟着你倒霉!”</p>
众人循声望去,只见一个面色阴沉,鹰钩鼻的青年,正满脸不屑地看着李白。</p>
此人是太原王氏的子弟,名叫王昌龄,也是一位小有名气的诗人,素来与李白不睦,处处与他针锋相对。</p>
李白眉头一皱,眼中闪过冷光:“王昌龄,你若害怕,大可以现在就卷铺盖回你的太原老家去,没人拦着你。”</p>
“你!”</p>
王昌龄被噎得满脸通红,怒道,“李白,你少在这里妖言惑众!如今长安城是什么光景,大家心里都清楚!新君连太上皇都敢囚禁,还有什么事是他做不出来的?我看,这科举八成是黄了!我们在这里苦等,不过是自欺欺人罢了!”</p>
他这番话,再次将刚刚燃起的希望之火,浇上了一盆冷水。</p>
是啊,那可是一个连自己亲爹都敢拉下皇位的狠人!</p>
他的心思,谁又能猜得透呢?</p>
人群再次陷入了骚动和绝望之中。</p>
杜甫的脸色,也变得愈发苍白。</p>
……</p>
与此同时。</p>
礼部衙门内,也是一片愁云惨淡。</p>
礼部尚书刘挚,一个年过五旬,须发花白,向来以刚正不阿著称的老臣,此刻正焦躁地在堂中踱步。</p>
他手中,捏着一份奏疏。</p>
奏疏的内容很简单,就是恳请陛下明示,三个月后的科举,是否还能如期举行。</p>
然而,就是这样一份看似寻常的奏疏,此刻却重若千钧。</p>
他不知道,将这份奏疏递上去,等待自己的,将会是怎样的命运。</p>
是龙颜大怒,被当场罢官免职,甚至人头落地?</p>
还是……能够得到一个明确的答复?</p>
“刘尚书,三思啊!”</p>
一旁的礼部侍郎韦见素,苦着脸劝道。</p>
韦见素是个典型的官僚,凡事讲究一个“稳”字,最是明哲保身。</p>
“如今陛下正在气头上,刚刚才拒了安禄山,摆明了要跟北方开战。这个时候,您拿科举这种‘小事’去烦他,不是自讨苦吃吗?”</p>
“小事?”刘挚停下脚步,圆睁双目,瞪着他,“韦大人,你管这叫小事?”</p>
“开科取士,为国选材,乃是国之大典!更是天下寒门士子改变命运的唯一途径!若是此典一废,国将不国,天下士子之心,必将离散!这难道是小事吗?!”</p>
他的声音,掷地有声,在空旷的衙门大堂内回荡。</p>
韦见素被他一番抢白,说得面红耳赤,却还是硬着头皮道:“下官不是这个意思……下官是说,此事……不急于一时嘛!我们可以等,等陛下心情好些了,等朝局稳定了,再提也不迟啊!”</p>
“等?”</p>
刘挚冷笑一声,“等到何时?等到贡院门前那些翘首以盼的学子们都散了?等到天下人都以为我大唐的新君,是个不重文教的武夫?韦大人,有些事,可以等。但有些事,一步都不能等!”</p>
说完,他不再理会韦见素,抓起桌上的官帽,端端正正地戴在头上,整理了一下身上的朝服,毅然决然地向门外走去。</p>
“你……你真要去?!”韦见素惊得从椅子上跳了起来。</p>
刘挚的脚步没有丝毫停顿,只留下一个决绝的背影。</p>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